欢迎访问河北冀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网学习平台!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专栏 > 报告书编制规范及注意事项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评价

时间:2022-02-21 15:00:06  来源:  作者:

涉及危险废物的依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四)环境风险评价”展开:针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并进行后果计算,提出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编制意见,并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题。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关于风险识别相关要求:

7 风险识别

7.1  风险识别内容

7.1.1   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

  

危险物质分类

名称

形态

熔点

(℃)

沸点

(℃)

闪点

(℃)

爆炸极限%

危险特性

毒性终点-1 mg/m³

毒性终点-2  mg/m³

原辅材料

苯乙烯









硫化钠































































燃料

天然气(CH4


















中间产品



















副产品



















最终产品

液氨



























污染物

Cl2









HCl









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

SO2









CO









 

7.1.2   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7.1.3   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包括分析危险物质特性及可能的环境风险类型,识别危险物质影响环境的途径,分析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

7.2  风险识别方法

7.2.1   资料收集和准备

根据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类型,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对已建工程应收集环境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记录,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资料,设备失效统计数据等。

7.2.2   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 B 识别出的危险物质,以图表的方式给出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特性,明确危险物质的分布。

7.2.3   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7.2.3.1  按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功能区划,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以图表的方式给出危险单元划分结果及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按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危险单元内潜在的风险源。

7.2.3.2  按危险单元分析风险源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7.2.3.3  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筛选确定重点风险源

7.2.4   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

7.2.4.1  环境风险类型包括危险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7.2.4.2  根据物质及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结果,分析环境风险类型、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可能途径和影响方式。

7.3  风险识别结果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图示危险单元分布。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汇总,包括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等,说明风险源的主要参数。

 

要全面识别风险物质,对未列入表 B.1,但根据风险调查需要分析计算的危险物质,其临界量可按表 B.2 中推荐值选取: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物质分类见GB 30000.18,危害水环境物质分类见GB 30000.28。可优先查阅《危险化学品查询(2015版)》(应急管理部),该文件未包含的物质再去根据GB 30000.18GB 30000.28进行判断。

如:“硫化钠”未列入表 B.1,根据《危险化学品查询(2015版)》,其属于“急性毒性-经皮,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 1”,按表 B.2推荐临界量为100t。所以一定要列表给出项目涉及的所有化学品,然后再逐一识别。防止遗漏。

 

危险物质分类

名称

临界量/t

临界量来源

原辅材料

苯乙烯

10

B.1

硫化钠

100

B.2危害水环境物质(急性毒性类别1



















燃料

天然气(CH4






中间产品







副产品







最终产品

液氨









污染物

Cl2



HCl



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

SO2



CO



 

泄漏时间和孔径确定: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规定:泄漏时间应结合建设项目探测和隔离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一般情况下,设置紧急隔离系统的单元,泄漏时间可设定为 10 min;未设置紧急隔离系统的单元,泄漏时间可设定为 30 min。具体见导则附录E

可参考如下资料:

总泄漏时间的确定,直接影响泄漏量的估算。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AQ/T 3046-2013 )和荷兰TNO紫皮书中泄提供泄露时间的判定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AQ/T 3046-2013附录F探测和隔离系统的判定及相应的泄漏时间如下:

1 探测和隔离系统的分级指南

 image.png

通过对探测和隔离系统的分级,结合人因分析的结果,各孔径下的泄漏时间见下表:

2 基于探测及隔离系统等级的泄漏时间

 image.png

二、荷兰TNO紫皮书中对阻塞系统的关闭时间做了规定,关闭时间是建立在完全自动气体检测系统的基础上的;

在定量风险计算中并不考虑手动堵塞系统的效果,考虑的最大泄漏时间为30min。

3 阻塞系统类型及关闭时间

 image.png

环境风险导则中未包含的风险物质大气毒性终点浓度查找,查阅美国EPA3146种物质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http://www.lem.org.cn/u/cms/www/201903/EPA3146.xlsx

 

重点风险源的筛选:

有毒性终点浓度的、存量较大的危险物质(包括伴生/次生污染物)建议都计算泄漏量,用“泄漏源强/毒性终点浓度2”比值结果进行筛选排序,同类事故情景的选比值结果最大的几个进行预测分析(因子较少的建议全部预测)

 

定量分析方法筛选重点风险源表

危险物质

泄漏源强/kg/s

毒性终点浓度-2/mg/m3

泄漏源强/毒性终点浓度2比值

最不利气象条件

最常见气象条件

最不利气象条件

排序

最常见气象条件

排序

液氨

9.9

9.9

110

0.090

3

0.090

3

硫化氢

43.4

43.4

38

1.142

2

1.142

2

4.79

9.60

2600

0.002

4

0.004

4

丙烯腈

4.23

8.58

3.7

1.143

1

2.319

1


 

9 风险预测与评价

9.1  风险预测

9.1.1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9.1.1.1  预测模型筛选

a)预测计算时,应区分重质气体与轻质气体排放选择合适的大气风险预测模型。其中重质气体和轻质气体的判断依据可采用附录 GG.2推荐的理查德森数进行判定。

b)采用附录 G中的推荐模型进行气体扩散后果预测,模型选择应结合模型的适用范围、参数要求等说明模型选择的依据。 

c)选用推荐模型以外的其他技术成熟的大气风险预测模型时,需说明模型选择理由及适用性。

9.1.1.2  预测范围与计算点

a)预测范围即预测物质浓度达到评价标准时的最大影响范围,通常由预测模型计算获取。预测范围一般不超过 10 km

b)计算点分特殊计算点和一般计算点。特殊计算点指大气环境敏感目标等关心点,一般计算点指下风向不同距离点。一般计算点的设置应具有一定分辨率,距离风险源 500 m 范围内可设置1050 m间距,大于 500 m范围内可设置 50100 m间距。

9.1.1.3  事故源参数

根据大气风险预测模型的需要,调查泄漏设备类型、尺寸、操作参数(压力、温度等) ,泄漏物质理化特性(摩尔质量、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比热容比、气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定压比热容、液体密度、汽化热等)。

9.1.1.4  气象参数

a一级评价,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及事故发生地的最常见气象条件分别进行后果预测。其中最不利气象条件取 F类稳定度,1.5 m/s 风速,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最常见气象条件由当地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包括出现频率最高的稳定度、该稳定度下的平均风速(非静风)、日最高平均气温、年平均湿度。

b)二级评价,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最不利气象条件取 F 类稳定度,1.5 m/s风速,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

9.1.1.5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即预测评价标准。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参见附录 H,分为 12 级。

其中 1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绝大多数人员暴露 1 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当超过该限值时,有可能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2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暴露 1 h 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或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损伤该个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

9.1.1.6  预测结果表述

a)给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以及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

b)给出各关心点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关心点的预测浓度超过评价标准时对应的时刻和持续时间。

c)对于存在极高大气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应开展关心点概率分析,即有毒有害气体(物质)剂量负荷对个体的大气伤害概率、关心点处气象条件的频率、事故发生概率的乘积,以反映关心点处人员在无防护措施条件下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有毒有害气体大气伤害概率估算参见附录 I

 

10.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2.1 大气环境风险防范应结合风险源状况明确环境风险的防范、减缓措施,提出环境风险监控要求,并结合环境风险预测分析结果、区域交通道路和安置场所位置等,提出事故状态下人员的疏散通道及安置等应急建议

10.2.2  事故废水环境风险防范应明确“单元—厂区—园区/区域”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要求,设置事故废水收集(尽可能以非动力自流方式)和应急储存设施,以满足事故状态下收集泄漏物料、污染消防水和污染雨水的需要,明确并图示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的控制、封堵系统

应急储存设施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储存设施的雨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应急储存设施内的事故废水,应及时进行有效处置,做到回用或达标排放。结合环境风险预测分析结果,提出实施监控和启动相应的园区/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要求

10.2.3  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应重点采取源头控制和分区防渗措施,加强地下水环境的监控、预警,提出事故应急减缓措施。

10.2.4  针对主要风险源,提出设立风险监控及应急监测系统,实现事故预警和快速应急监测、跟踪,提出应急物资、人员等的管理要求。

10.2.5  对于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分析依托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10.2.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纳入环保投资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

10.2.7  考虑事故触发具有不确定性,厂内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应纳入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明确风险防控设施、管理的衔接要求。极端事故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应结合所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统筹考虑,按分级响应要求及时启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厂内与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及管理有效联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10.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10.3.1  按照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要求,提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或完善的原则要求,包括预案适用范围、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控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处置、预案管理与演练等内容。

10.3.2  明确企业、园区/区域、地方政府环境风险应急体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体现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与地方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分级响应程序

11 评价结论与建议

11.1 项目危险因素

简要说明主要危险物质、危险单元及其分布,明确项目危险因素,提出优化平面布局、调整危险物质存在量及危险性控制的建议。

11.2 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及其特点,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明确突发性事故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区域和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提出保护措施及要求。

11.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和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要求,明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重点说明防止危险物质进入环境及进入环境后的控制、消减、监测等措施,提出优化调整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原则要求。

11.4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

综合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的工作过程,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是否可防控的结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可能影响的范围与程度,提出缓解环境风险的建议措施。

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须提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

 

雨污分流的区域注意识别地表水环境风险,防控风险物质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地表水,并提出有效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环境风险结论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是否可防控(旧导则为计算风险值,提出风险水平是否可接受)。

需要更新的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2008)(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固废环境影响评价下一篇: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总体要求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我的家
我的家
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